欧阳易佳
良好生态环境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增进民生福祉的优先领域,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基础。
近日,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监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以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为目标,围绕“发现问题—交办整改—监督执法—督察问责”工作主线,深化“53111”生态保护和修复监管体系,加强统筹协调,严格对所有者、开发者乃至监管者的监管,切实提升生态保护和修复监管水平,保障优质生态产品供给,筑牢美丽中国建设的生态根基。
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司长张玉军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指导意见》总体部署了“四个统一”和“两个统筹”的重点任务和举措,明确了生态保护和修复监管应该“怎么统一,如何统筹”的问题,将“统一政策规划标准制定、统一监测评估、统一监督执法、统一督察问责”做实做细,尤其是在监督执法和督察问责方面进一步强化了监督职责,强调“明目标”“明路径”“明抓手”,加强各项任务的针对性和操作性,指导各地更加精细化开展生态保护和修复监管工作。
“一方面,延续并固化已形成具有良好成效的工作制度并进行调整优化。如在重要生态空间监管方面,将自然保护地和生态保护红线监管业务进行融合,统筹开展生态破坏问题监督。”张玉军说,“另一方面,结合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将新时期生态保护和修复监管新工作新任务有效纳入,并与国家和地方相关有益探索实践进行充分衔接,积极推进‘生态环境法典编纂’‘研究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评价标准’,深化‘跨区域生态保护协作机制’‘重大生态破坏事件判定’,开展‘重大生态修复工程成效评估’等重点任务。”
近年来,生态环境部在生态保护和修复监管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
对此,张玉军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2018年机构改革后,生态环境部切实履行生态保护和修复监管职责,坚持政策法规标准制定、监测评估、监督执法、督察问责“四统一”,不断完善顶层设计,先后印发实施《关于加强生态保护监管工作的意见》《“十四五”生态保护监管规划》,基本形成了“53111”生态保护监管体系,监管能力不断增强,生态保护和修复监管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建立全国和重点区域生态状况及保护修复成效常态化评估机制。联合中国科学院定期完成4次全国和重点区域生态状况变化调查评估。2024年启动了第5次调查评估。分区、分期开展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成效评估。联合财政部开展“十三五”期间25个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试点工程的生态环境成效评估。二是持续加强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等重要生态空间监管制度建设和监管工作机制,建立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人为活动常态化遥感监测机制,去年首次把生态保护红线纳入了“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范围,进一步完善了生态破坏问题的查处工作机制。截至2024年底,全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点问题整改完成率超99%,基本实现动态“清零”。三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显著成效,2024年修订发布《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23—2030年)》,2025年联合有关部门印发《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实施方案(2025—2030年)》。四是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深入推进,自2017年以来,我部累计命名572个示范区和240个“两山”基地,培育了一批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示范样本。
下一步,在生态保护和修复监管方面要开展哪些工作?
“我们将始终围绕提升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这一工作目标,推动落实《指导意见》,重点开展生态状况和保护成效评估、重要生态空间监管、生态保护和修复监管制度建设等方面的工作。”张玉军说。
在开展生态状况和生态保护修复成效评估方面。张玉军表示,2025年将继续深入推动全国和重点区域生态状况变化调查评估,完成全国生态状况变化2020—2023年阶段性评估报告,开展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区域专题调查评估。对东北、西北地区以及福建,6省(区)130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保护成效评估,组织开展第一轮全国生态保护红线保护成效五年评估。同时,对“十四五”第一批山水工程,开展生态环境成效评估。
在推进常态化生态保护监督方面。张玉军介绍,近期,生态环境部会同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和国家林草局共同印发了《重大生态破坏事件判定规程(试行)》,这是生态环境部履行“牵头协调重特大生态破坏事件调查处理”职责的重要依据,填补了一个较为长期的制度空白,对开展重特大生态破坏监管具有重要意义。下一步,将尽快组建重大生态破坏事件判定领导工作小组和专家库,制定专家组调查评估等相关工作细则。同时完善舆情线索收集和监控机制,提前预判生态风险,及时发现和查处重大生态破坏事件。
在强化生态保护和修复监管制度建设方面。张玉军表示,将进一步推动生态保护监管规划标准体系建设,编制“十五五”生态保护相关规划。与自然资源部、国家林草局共同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保护红线实施和管理的意见》。联合国家林草局、自然资源部,推动新时期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和管理文件的制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