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鼓催征,号角嘹亮。5月16日,沈阳市2025年国资国企工作会议暨党风廉政建设会议召开,全市13家市属国企负责人现场签下2025年经营业绩考核责任状。薄薄的几页纸,承载着“三增一稳四提升”的硬核目标——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利润总额要稳定增长,科技研发投入、全员劳动生产率等核心指标要全面提升,其中营业收入、利润总额要实现两位数增长。
强化“答卷意识” 改革再攻坚
会议现场,市政府国资委负责人部署2025年改革任务时强调:“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和三年行动‘交卷之年’,市属国企要牢记‘国之大者’,强化‘答卷意识’,立足全市大局推进改革,真正把国有企业打造成沈阳振兴的‘压舱石’。”随后,市属国企负责人逐一登台,在印有考核目标的责任状上郑重签名。
记者注意到,责任状首次实施“七类重点业务板块”分类考核,将城市运行、科技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等指标细化至二三级子企业。“既要‘跳起来摘桃子’,更要精准发力。”市政府国资委负责人对考核目标进行解读,“通过对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净资产收益率三大基本指标设置‘挑战值’分档管理,引导企业争当‘摸高队’,激发内生动力。”
成绩单亮眼 质效双提升
责任状的底气,源于过去一年市属国企改革积厚成势、质效双提升的扎实成绩。截至2024年12月底,全市市属企业资产总额同比增长23.8%,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8.1%,利润总额同比增加31.51亿元,盈利水平位列东北地区副省级城市首位。
产业链条补强升级。盛京资产所属外贸集团与陆港集团带动全市外向型经济提质增效;文体旅集团整合文旅资源,推动产业融合发展;航产集团打造的千亿级航空航天产业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盛京金控和产投集团投资支持一批独角兽、国家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
创新驱动动能澎湃。水务集团、燃气集团和地铁集团数字化转型纳入国家样板,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沈阳汽车与远程合作首款吉运新能源汽车下线,吹响进军新能源赛道“冲锋号”;城投集团、盛京金控跻身AAA信用等级,提升沈阳市在资本市场的形象与资源配置能力。
民生保障坚实有力。地铁3号线一期工程西段开通运营,全年载客量达6亿人次;水务集团向全市供水5.87亿立方米,漏损率首次优于国家标准;燃气集团完成248公里老旧管网改造,为25万户居民免费升级安全设施。副食集团承担全市储备肉约三分之二、储备菜约五分之一的供应份额。
整体统筹有方 重点突破有力
围绕“三增一稳四提升”总体目标,会议明确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更硬作风推进改革。市政府国资委提出,要聚焦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以布局优化、担当彰显、央地合作、管理提升、党建引领5大改革任务立柱架梁;聚焦引资、盘活、扭亏、监督4个突破口精准发力,形成整体统筹有方、重点突破有力的改革新格局,激发国资要素活力,打造实力现代国企。
推动沈阳机器人产业投资基金、高端装备制造基金等5个险资合作项目落地;支持中国商飞大飞机供应链补链强链、产能提升,加快推动10吨级高商载无人货运飞机项目建设;深化与吉利远程的合作,计划全年完成商用车生产1.2万辆。
瞄准目标 实干为要
战鼓声声急,奋进正当时。这场会议,既是目标责任的“签约仪式”,更是改革攻坚的“行动指南”。市属国企将坚决当“跳高队”全力冲刺,当“摸高队”奋力攀高,牢牢把握高质量完成国资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这一目标,进一步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力度,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健全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推进企业瘦身健体,在“三项制度”改革上动真碰硬。坚持放活与管好相统一,建立科学高效的监管体系,确保改革蹄疾步稳、取得实效,为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决胜之战注入强劲动能。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黄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