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年初,市委全会明确提出,要以二次创业的奋斗姿态“再造一个新佛山”。在佛山市委财经委会议暨全市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上,市委旗帜鲜明鼓励改革创新,指出“再造一个新佛山,不能丢掉‘敢饮头啖汤’的精神”。

“敢饮头啖汤”意指坚持干字当头,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它既是面对风险矛盾时勇立潮头、直面挑战的果敢,也是遭遇发展瓶颈时勇于改革、善于创新的智慧,更是紧跟时代潮流敢于自我突破、自我革新的勇气与担当。
“敢饮头啖汤”精神是镌刻在佛山骨子里的文化基因。近代以来,佛山得风气之先,兴办民族资本企业,发展近代工业。近代机械制造业的先驱陈澹浦及其儿子制造了中国第一台机器缫丝机;陈启沅创办了中国第一家民族资本经营的机器缫丝厂,成为近代民族工业的创始人之一。改革开放时期,时任南海县委书记的梁广大打破条规,力推改革,提出县、公社、村、生产队、个体、联合体企业“六个轮子一起转”,率队敲锣打鼓给“万元户”贺富。顺德开启“靓女先嫁”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美的创始人何享健主动要求试点,成为中国第一家上市的乡镇企业。新时期,佛山进一步冲破思想桎梏,大胆求新求变,全面深化重点领域改革。顺德在全国首推商事登记改革,激活了市场经济的“一池春水”。禅城以“一门式一网式”政务服务改革,破除部门间的信息孤岛,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一直以来,佛山始终保持改革创新的敏锐力,将敢为人先的精神融入血液中、刻进骨髓里。
“敢饮头啖汤”精神是佛山应对风险挑战攻坚破局的成事密码。一方面,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外形势日趋严峻复杂,全球经济增长动能不足,区域竞争日益激烈,各种不确定因素增加。当改革进入深水区,佛山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短板也日渐突出,制约着这座制造业大市的跃升。另一方面,新时代万马奔腾,城市竞争你追我赶,各地竞相布局前沿科技领域和产业新赛道。既不是省会特区城市,也没有特殊政策资源的佛山正面临标兵渐远、追兵日近的严峻考验。回顾过去,佛山正是凭借“敢饮头啖汤”“不怕涉险滩”的勇气魄力才有了强劲的发展动力。立足当下,唯有继续弘扬“敢饮头啖汤”精神,才能沉着应对风险挑战,奋力改革攻坚,争当高质量发展的领头羊。
当前,佛山正处于攻坚突围、奋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刻。省委提出实施“百千万工程”并将建设广东省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的改革重任交给佛山,希望佛山在先行先试上闯出新路子。近年来,佛山深入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成功开创了“耕地银行”“三券”制度等创新做法,“百千万工程”成效显著。2024年佛山五区均上榜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前40强,16个镇入围镇域经济500强、11个街道入围活力街道500强,显示出区域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但是,面对“经济大市挑大梁”的职责重任,佛山还需要进一步弘扬“敢饮头啖汤”精神,大胆闯、大胆试、大胆干,为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作出更大贡献。
一要坚持人民至上,真正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做到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原则。因此,弘扬“敢饮头啖汤”精神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始终以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核心。在推进工作过程中,要真正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将改革聚焦于人民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以群众满意作为检验标准,做到始终与人民“同频共振”。
二要坚持系统谋划,全方位构建鼓励支持改革创新的体制机制。完善政策支持体系,支持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深入拓展“AI+制造业”,在创新场景应用、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数据共享与安全等方面强化政策供给,在土地、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提供精准支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号召企业家群体发扬企业家精神,加大技术研发和人力资本投入,推动技术创新和市场创新。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完善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建立以创新能力、质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
三要营造良好氛围,在全社会形成开放宽松包容的创新生态。良好的创新生态是激发社会创新活力的关键因素。要在全社会积极倡导敢争先锋、务实进取、包容失败的文化理念,提振敢闯敢试的精气神,为创新创业者提供自由宽松的环境、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充分的资源支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维护创新创业者合法权益,推动创新成果转化。发挥人才客厅作用,建立跨学科交流平台,让科技、金融、艺术、教育、文化等多领域人才自由对话,让思想在交流中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四要树立鲜明导向,锻造敢为人先勇于担当的干部队伍。“再造一个新佛山”的目标愿景能否实现,关键还在于干部队伍能否保持旺盛的改革创新精神,面对风险挑战是否敢于担当负责。要鲜明树立彰显重实干、重实绩、重担当的选人用人导向和评价标准,对抓改革、促发展、挑大梁表现突出的干部委以重任,提升干部内驱力。健全完善容错纠错机制,认真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宽容改革创新中的失误,探索事前报备与事后认定相结合,从源头化解干部不敢为、不想为的问题。强化改革攻坚能力作风培训,提升干部改革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佛山实践中凝聚共识、干出业绩。
文字丨李祎妮(作者单位:佛山市委党校科研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