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爱为笔,绘就自然与生命的赞歌

时间:2025-07-09 18:38:00

——文津图书奖获得者白玛娜珍与《马鹿卓玛》的故事

日前,由西藏作家白玛娜珍倾心撰写、王光精心绘制插图的西藏主题儿童绘本《马鹿卓玛》,从两千余部优秀作品中脱颖而出,成功斩获第二十届文津图书奖。这一荣誉的取得,不仅是对作品本身质量的高度认可,更凝聚着真实故事的强大力量、创作者的匠心独运以及对生命与自然的深刻思考。

白玛娜珍在接受西藏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马鹿卓玛》的故事灵感,源于2015年她驻村时的一次相遇。在类乌齐国家级马鹿自然保护区,她遇到了被当地居民亲切称为“马鹿阿妈”的养护员向秋拉姆。这位藏族女性在小时候放牧时救下一只刚出生就失去母亲的小马鹿,将其带回日夜照料,不仅嘴对嘴喂养,用自己的毯子为其保暖,还与它同眠,倾注全部的爱与温柔。随着时间推移,这一坚持让人与马鹿的关系愈发亲密,养大后的小马鹿每年冬天都会带着马鹿群回到村庄附近越冬。

马鹿群的到来,不仅提升了当地的生物多样性,还吸引了游客前来观赏这一独特的自然景观,这也让向秋拉姆的故事成为西藏“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下,社区参与自然保护的生动实践。白玛娜珍被这份深情打动,她先以散文《生命的礼赞》将其收录于《藏东纪行》一书,后决心将其改编为儿童绘本。

“将真实故事转化为儿童绘本并非易事。”白玛娜珍在创作中反复权衡,既要保留故事本真的力量,又要契合儿童的阅读视角,以藏族男孩顿月为主角,展现他与马鹿相处时的果敢与担当,让故事更添一份孩童式的勇敢特质。为确保绘本细节真实,白玛娜珍和数位优秀编辑与未曾到过西藏的绘画老师展开长达4到5年的“云端拉锯战”。从藏式民居的构造、马鹿栖息地的植被特征,到纠正误画的家鸡、家猫和泡菜坛等细节,每一处偏差都被反复修正,力求让雪域高原的风貌跃然纸上。

翻开《马鹿卓玛》,苍劲绚丽的笔触勾勒出西藏的壮美山河,文字间流淌着纯净的情感。小主人公顿月与马鹿从初遇时的小心翼翼,到相伴时的温暖依偎,再到放手让马鹿回归族群的不舍与释然,传递出“真正的爱是给予自由”的深刻哲思。而暴风雪夜马鹿群的归来,诠释了人与自然的双向奔赴。书中更是巧妙融入藏族建筑、服饰、美食等文化元素,让小读者在感受故事魅力的同时,领略雪域高原的独特风情。

白玛娜珍向记者透露:“这不仅是一本绘本,更是一扇通往自然与生命的窗。”《马鹿卓玛》是其《高原上的小星星》系列的重要篇章,该系列收录9个藏族儿童故事,其中《马鹿卓玛》单独出版为绘本,其余8个以文字为主、插入图片的形式合集出版,已荣获“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中国冰心儿童图书奖,并入选“中国百道好书推荐榜中榜”“中国童书榜百佳童书”等多项荣誉。

谈及作品广受欢迎的原因,白玛娜珍认为,非虚构的特质让孩子们能够感受到真实世界的存在。在当下,大多数孩子远离自然,难以接触野生动物。而这本书让他们得以窥见野生世界的壮阔,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与探索欲,甚至萌生出走进保护区亲眼见证的想法。鉴于读者的喜爱与对故事深度的进一步拓展,目前,白玛娜珍正着手创作《马鹿卓玛》的扩展版本,回归向秋拉姆的女性视角,对故事进行更全面、更细腻的刻画。“每一次创作都是一次播种。”她满怀期许地说道,“愿孩子们在故事中触摸自然的脉搏,懂得尊重与守护生命的意义。”

(图片由白玛娜珍提供。)

来源:西藏日报客户端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