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以来,陕西气温总体偏高、降雨偏少,土壤失墒严重,出现不同程度旱情。陕西气象、农业、水利等部门抓早动快,保生活保春灌保春播,最大限度减轻旱灾损失。
抢抓气象窗口期及时作业
4月27日,陕西省人工影响天气中心(以下简称“省人影中心”)预报评估科科长宋嘉尧一大早来到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我们今天计划上机进行全流程的人影作业准备工作,为人工增雨做好设备安全保障。”宋嘉尧说。
人影作业在保障农业生产、应对自然灾害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针对近期全省干旱少雨情况,陕西气象部门连日来加密监测频次,加强气候趋势分析。作为人工增雨的主力,各级人影部门紧盯作业窗口期,务求多举措缓解旱情。
“人影作业主要有空中和地面两种作业方式,其中空中作业主要是利用增雨飞机进行作业。”宋嘉尧介绍,“你看,停放在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的这架人影作业飞机,加装了大气探测、催化作业、空地信息和任务集成等先进系统,能够实现人工增雨(雪)、气象探测和空地通信传输等功能,可做到精准探测、高效催化、跨区域作业。”
“人影作业关键要选择合适的作业时机、作业部位、催化剂量,作业才有实际效果。”省人影中心副主任岳治国介绍,“目前,我们正持续加密监测,确保提前做好人影作业预案,等待合适时机开展人工增雨。”
“根据最新的天气预报,5月5日前后将迎来作业窗口期,‘五一’假期我们将继续坚守岗位,确保根据天气条件及时开展作业。”宋嘉尧说。
截至4月24日,省人影中心共组织开展飞机增雨作业24架次,累计增雨飞行作业79小时47分钟,开展地面作业710轮次,通过空地协同作业,为全省农业抗旱、防灾减灾和生态环境改善提供了有力支撑。
精打细算用好每一滴水
4月28日12时许,在宝鸡市眉县横渠镇风池村猕猴桃园,正午的阳光洒在地头已经有些灼热。
58岁的村民李伟春掏出手机,看了看时间,拧开了自家猕猴桃园的水阀。
很快,细密的水雾从沿果树根部铺设的喷灌带喷涌而出,久违的清爽在果园弥漫开来。
“眼下正是猕猴桃开花授粉的阶段,水分跟上了才能保证坐果率。”李伟春说。
今年高温天气来得有些早,但果园用上了喷灌系统,李伟春在担忧之余多了几分欣慰。
“喷灌省时省力还省水省钱,比过去大水漫灌效果好多了。”李伟春说。
作为眉县青化万亩节水示范园的一部分,去年10月,省石头河水库灌溉中心青化灌溉管理站将出水桩铺到了风池村400多亩果园。李伟春第一时间就买了喷灌带,今年旱情持续时间长,喷灌带派上了用场。
青化万亩节水示范园灌溉面积1.9万亩,作物以猕猴桃、苗木为主。青化灌溉管理站站长蒙力浩介绍,园区建成投用以来,渠系水利用率由0.43提高到0.81,年节水量超过340万立方米。
高效的节水技术是应对旱情的有力举措。
在今春的抗旱工作中,省石头河水库灌溉中心采取分水到户、定额配送、昼夜连灌等措施科学调配水资源,精打细算用好每一滴水。在猕猴桃等经济作物种植区大力推广低压管道输水、滴灌、微喷灌等技术,实现精准灌溉。
此外,中心发挥灌溉试验站作用,适时监测土壤墒情,根据作物生长需求科学把控灌溉时间和水量,以节水示范园为依托,灌溉中心派出技术人员组成抗旱服务队,指导灌区群众科学灌溉、节水灌溉。
今年以来,省石头河水库灌溉中心累计为灌区供水2167万立方米,灌溉农田5.05万亩次。
保障灌溉供水安全稳定
4月29日一大早,合阳县黑池镇峪渠村种粮大户车峰正在麦田里查看灌溉情况。
看着汩汩渠水流淌进一块块麦田,他悬着的心放下了。
“水到了,稳产也就有保障了。”车峰说。
当前,正值小麦生长关键期,苹果、酥梨坐果生长期,面对近期持续高温、旱情加重的严峻形势,渭南市东雷抽黄灌区积极落实省、市干旱防御Ⅳ级应急响应,开足马力,保持满负荷大流量引水,上塬流量达17.2立方米每秒,日灌溉农田1.6万亩。
截至4月28日,灌区累计完成渠首引水6623万立方米,浇灌农田78万亩次,超额69%完成春灌任务,创造了灌区投运46年来春灌纪录。
同一时间,在陕西水务发展集团澄城县供水有限公司温泉供水管理处一级抽水站,负责人刘阿龙一边巡查供水设备,一边记录设备运行状况。
“近期我们全员上岗,24小时不间断供水。为保障灌溉供水安全稳定,每隔1小时就要对厂房内各类机械设备进行巡查,每日对输水渠道进行两次巡视,发现问题及时处置。”刘阿龙说。
为保障我省抗旱工作进展,省水利厅日前召开专门会议,对当前抗旱工作进行再安排、再细化、再落实。
省水利厅协调延安市加大南沟门水库下泄流量,保障北洛河下游水利灌溉设施取水;协调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加大万家寨水库下泄流量,保障渭南东部大中型抽水灌溉泵站农灌取水量;向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申请增加我省农业灌溉抗旱应急取水量指标1.43亿立方米……
“各级水利部门要科学调度水工程,合理利用水资源,协调好生活、生态和生产用水,在有水源的区域要开动一切水利设施,抗春旱保春灌保春播。”省水利厅负责人说。(记者 徐颖 刘印 许奥博)
来源:陕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