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师北门——黄花镇 慕田峪长城

时间:2025-05-04 11:06:00

花镇在明代与古北口同为“路”级军事单位,称“黄花路”,辖长城90公里,关隘17座。它位于京师屏障古北口与居庸关长城之中部,紧邻十三陵,处于直接护卫明皇陵的至要地位。明嘉靖三十年(l551年),特地从蓟镇防区划出成立昌镇(昌平镇),黄花路归昌镇管辖,慕田峪则为昌镇与蓟镇的交界处。

牛犄角边(慕田峪长城) 何世尧摄影

黄花镇一带山势险要,为历代设防要地,在历史上曾经发生多次重大战役。相传三国时期,曹操灭袁绍兄弟就是取道于此。明代初年,徐达在此与元军大战,击败元军。明成祖永乐帝迁都北京并定天寿山南麓为修建皇陵的风水宝地后,黄花镇成了举足轻重的“京师北门”。这里的长城都用长方形花岗岩砌筑,墙面、敌台顶部则用青砖构筑,格外坚固,号称“一等长城”。

黄花镇、慕田峪长城,也是在原北齐长城的基础上修建的。史书记载,“明初,徐达筑墙,自山海关至慕田峪,凡一千七”,可知慕田峪长城在明初已筑。现存黄花镇、慕田峪长城,是按照戚继光改建长城的规划设计,由谭纶指挥,仿照蓟镇长城修建的。

慕田峪长城位于北京怀柔县境,距北京城区七十余公里,距黄花城十五公里,已修整开放的长城两公里多,敌台22座。慕田峪关城曾作为渤海卫所的驻地,驻过重兵,如今成了北京游览长城的又一处胜地。

慕田峪长城的罕见之处,首推隘口关门—正关台。在绵延万里的明长城上,即便像山海关、居庸关、嘉峪关等雄关,关门建筑都是一门一楼,而慕田峪的正关台,却由三座空心敌台连成一气组成。关门不是从城台正中开设,而在左右开设两个关门,沿陡坡筑成的石阶方能上下进出。这种独特的关门建筑,在军事防御上是成功的设计,在建筑艺术上是杰出的创作。

慕田峪长城盘旋起伏,迂回曲折的气势之大,也为其他处长城所少见。这里的长城自沉入谷底的正关台伸展,右侧长城沿笔立的山脊拔地而起,直刺青天;左侧长城随山势翻转,突然升起,又突然下降,海拔九百多米的陡坡,长城竟绕了一个大弯,形如水牛犄角,人称“牛犄角边”。

长城继续西延,便到了一个名叫“箭扣”的绝险之地。此处奇峰耸立,岩石裸露,坡度奇陡,大都在五十度以上,有一段壁立竟达90度。苍鹰飞到这里也需翻身倒仰才能飞越险峰,所以又称“鹰飞倒仰”。在此附近,还有两座山峰,峭壁如削,高达1044米。为了不把这两座山峰制高点留在长城外面,长城必须从峰顶跨深谷通过。断崖深谷虽然跨度不大,但是用木梁甚或用石梁都承受不了长城的重量。于是修筑长城的军事家和能工巧匠便采用两根巨大的铁梁,架在两峰断崖之上,把长城修了过去。这种修筑方式在长城修筑史上绝无仅有。它成了慕田峪长城的又一奇观—“铁梁飞架”。

慕田峪长城还有一个三道长城交汇的奇特景观。呈东南、西北走向的慕田峪主长城,突然向外侧延伸出一段仅长四五十米的长城,到山势尽头戛然停止,尽头处也建有坚固的敌台。当地人称为“秃尾巴边”。这段长城的来历,还包含着一个历史冤案:明万历十年(l582年),支持戚继光、谭纶的名臣张居正病逝,权相严嵩专权擅政,排斥异己,朝政日趋腐败。戚继光等也在被排斥之列。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由于边防吃紧,京师受胁,不得不起用一批戚继光部下,继续修整加固长城。原戚继光部下的一位守备被派往慕田峪。他根据慕田峪复杂的山形地势,运用“因地制宜、用险制塞”的修城方针,拟议了在主长城外侧延伸修筑一段前哨纵深长城的计划和预算。严嵩在兵部的心腹乘机索贿,被守备拒绝,便暗下诬陷害人之心。在验收慕田峪工程时,严嵩党羽诬陷这位守备故意错定这段长城走向以贪款肥私,并罗织其他罪名,将他处死。这一长城冤案直到十多年后严嵩倒台才复查昭雪,并在“秃尾巴边”的敌台上为这位廉洁奉公的守备立碑。可惜这块保存了三百多年的昭雪石碑毁于十年动乱之中了。

在燕京629公里长城中,要数慕田峪长城的自然景色优美。这里林木葱茏、水草丰茂,毫无长城作为古战场那种荒凉旷野、光山秃岭的悲凉之感。慕田峪长城的植被覆盖率为北京地区长城之最,高达80%,因而四季有景:春天桃红李白、群芳争艳,夏天山林翠绿、郁郁葱葱,秋天漫山红叶、果实累累,冬天松柏傲雪、琼枝招展。

来源:《燕京长城》

作者:罗哲文

来源:北京号

作者:北京参事室文史馆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