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论文出现男性患者,根治“学术梦游”少不了水刊大清理|封面评论

时间:2025-05-07 15:12:00

□蒋璟璟

继一篇发表于《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上的论文被曝写“男性患者确诊子宫肌瘤”后,又有新的“男女不分”问题论文被曝出。据媒体报道,《中国医药指南》多篇妇产科领域的论文中出现“男女不分”的情况,在实验对照组和观察组中提到有男性患者。6日,《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社发布声明称,近期该社发表的论文被指出存在学术不端问题,经核查,个别文章确实存在这种情况。“对于涉事编辑已作出辞退处理。”(北京日报)

“男性患者确诊子宫肌瘤”“妇产科论文出现男性患者”,如此荒唐之事,着实叫人惊掉下巴。之于此,不需要走近科学般抽丝剥茧一番,只需基于常识常理,想必就不难想见是怎么回事。水文背后是“水人”,这是显而易见的逻辑。果然,涉事期刊的回应,很快证实了这一猜想。“审核人员未进行严谨细致的审查,辞退涉事编辑”,这波调查处理,也算是自知理亏了。

此类离谱论文,居然能被炮制出炉本就离谱,一路过关成功刊发,更是匪夷所思。这岂止是学术不端,简直是学术梦游。从接受投稿、审核文章到排期发表,某些水刊,近乎于“无人驾驶”“信马由缰”的状态。毋庸讳言的是,几年来,一些边缘学刊、低级别期刊,急速萎缩,不仅团队人员缩编严重,其整个的学术品位、业务标准也是大幅滑坡。从某种意义上说,此类杂志,已成僵尸期刊,毫无学术影响力、学术公信力,其学术生命力实质上早已终结。

某些所谓的学术期刊,早已丢失了学术之魂,早该停办、注销。此类期刊,在现实中的生存之道,更多是走量消化“论文”,通过收取版面费来谋取利益。对于正经学术人和专业圈来说,有些期刊根本就是笑谈一般的存在,根本不会将之当回事。但在一些基层业务单位,由于信息不对称或者形式化要求发论文等因素,对此类期刊的效力还是很认——由此就导致了巨大的套利空间,也衍生了相应的灰黑产。大家都知道是水刊,投稿人同样不当回事,论文随便写、随便发,也就产生了各种笑话了。

学刊的审核,高度诉诸同行评议。很多权威期刊,都会有全明星一般的特约审稿人队伍,会听取多方意见、寻求交叉复核。这一工作,绝对不是编辑部个别编辑就能评判、就能决定的。现实中一个极不合理的局面是,越是水淋淋的期刊,投稿量、审稿量、发稿量就越大,能力与“产量”错配到无以复加。乱象频出,批量输出学术垃圾的流水线,是时候来一波强力出清了。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