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满小满,江满河满。”《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小满节气标志着暑气渐升、雨水渐丰,预示着闷热、潮湿的天气即将来临。谷医堂中医专家、主任医师曾洪伟提醒:此时节,自然界的阳气渐盛,人体此时也进入新陈代谢最旺盛的时期,需顺应时令变化,调整日常起居,养生牢记防热防湿、增苦省酸、健脾利湿、顺时养阳,安然度夏。
起居:早睡早起 防热防湿
夏季是阳气最旺的季节,小满作为夏季第二个节气,阳气旺盛。小满注意防热,此时适合加棉纤维衣服,可以吸收汗液。小满气温相对春季提高明显,但雨量也增多,会有时天气温度下降,若不注意添加衣服保暖,就容易受凉,所以小满应注意防寒。为了防湿热,坐卧要有讲究,不要贪图凉快,在潮湿的木板上睡卧;不要在晒热的椅凳及砖石上坐卧,以防热毒侵入皮肤,生疮或毒疖。小满以后,气温明显升高,降雨量也有所增加,注意防湿热性皮肤病。
在小满节气的养生中,特别提出“未病先防”的养生观点。小满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小满时节小麦进入灌浆阶段,人也进入升阳的重要阶段,天气变得昼长夜短,人们应顺应阴阳消长规律,早睡早起,顺应体内阳气的生发。如果睡眠不好,白天身体容易困倦疲乏,所以要做到起居有规律,即早睡早起,按时入睡。
饮食:增苦省酸 饮食清淡
在饮食上,小满前后有吃苦菜的风俗。《周书》曰:“小满之日苦菜秀。”苦菜是中国人最早食用的野菜之一,苦中带涩,涩中带甜,新鲜爽口,清凉嫩香,营养丰富,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多种维生素、矿物质、胆碱、糖类、核黄素和甘露醇等,具有清热、凉血和解毒的功效。
小满后不但天气炎热,雨水也较多,饮食调养宜以清淡的素食为主,常吃具有清利湿热、养阴作用的食物。小满时节,万物繁茂,人体的生理活动也处于最旺盛的时期,消耗的营养物质最多,所以应及时适当补充,才能使身体的五脏六腑不受损伤。小满也是皮肤病的易发期,所以饮食调养宜以清爽的素食为主。
小满常吃具有清利湿热作用的食物,如赤小豆、薏米、绿豆、冬瓜、丝瓜、黄瓜、黄花菜、水芹、荸荠、黑木耳、藕、胡萝卜、西红柿、西瓜、山药、鲫鱼、草鱼、鸭肉等;少食高热厚味、甘肥滋腻、生湿助湿的食物,如生葱、生蒜、生姜、芥末、胡椒、辣椒、茴香、桂皮、韭菜、茄子、蘑菇、海鱼、虾、蟹、牛肉、羊肉等。小满进补不宜偏于温热,损伤阴津,也不宜过于寒凉滋腻,反使暑热内伏,不能透发。
经络:健脾利湿 和胃养阴
二十四节气人体气血流注中,小满时节为手厥阴心包之脉气血走向为甚,且小满湿热盛,易损伤脾,故其养生应当以健脾利湿、和胃养阴,宁心安神为原则,经络养应以调理脾胃经、心为主。常用穴位有内关、血海、阴陵泉、脾俞、足三里等。
运动:顺时养阳 同气相求
小满时节,气候炎热,阳气充盛,是养阳的好时机。这时人们应当顺应气候变化,进行多样的户外运动,打太极、散步、慢跑等,也可培养下棋、书法、钓鱼等陶冶情志的爱好,与自然万物同气相求。
常用功法有马王堆导引术之龙登。本式功法意在足太阴脾经,本经腧穴主要用于防治脾胃、妇科、前阴及经脉循行位置的病症,如胃脘痛、食则呕、嗳气、腹胀、便溏、黄疸、身重无力、月经过多、崩漏、痛经、阳痿、遗尿、小便不利、舌根强痛、下肢内侧肿胀、厥冷、足大趾运动障碍等。(通讯员:何翼)